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山东聊城名字的由来

山东聊城名字的由来



另一个取名聊城,据《说文解字》,“聊”字从“耳”,“卯”韵,解释为“耳边长鸣”。


“聶(niè)”字,按《说文解字》,由三耳组成,意为“附耳私语”,也就是说悄悄话的意思。


版本一

“聊”字,一边是耳,一边是卯——聊城得名与耳朵有关。


聊城的“聊”右面的“卯”在甲骨文里是“杀”的意思,甲骨文中常有卯几人、卯几牛的文字。
这些商朝贵族还在此地建了两座城,一曰聊城,一曰摄城,均有割耳震慑之意。也就是说,作为齐国西部边垂的重要城邑,要特别注意边境的信息和动态,时刻警钟长鸣,因此为这座新建的城池取名“聊”城。因为在鲁西平原上,自古至今从没有“聊河”或“聊水”存在过。
聊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聊城为什么叫“聊城”?

关于聊城得名,说法复杂,有的说“聊城”因“聊河”或“聊水”得名,此说毫无历史依据,不能成立。


《左传》、《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水经柱》均无记载。
建城的用意,在于及时探听西部邻国信息并汇报,故称为“聶”城。

据专家考证,商朝时,聊城是商朝贵族的根据地。


当时齐国在边境修建了两座城邑来防御强敌,一个是“聶”城,一个是“聊”城。


版本二

还有一种说法,也与耳朵有关。

“聊”就是割耳朵的意思。

聊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位于齐国西部边境,是战略重地。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商朝剩余贵族不服造反,在聊城地区攻杀西周的诸侯国齐国的军队,为震慑敌人,还割下齐军将士之耳。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