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时令节气 > 福建福清龙高地区冬至搓“冬节丸”

福建福清龙高地区冬至搓“冬节丸”

所搓的“丸子”,就是番薯丸,里头的馅与平日大体一致,一般会比平时料更精味更美,不过当天叫做“冬节丸”。

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大人孩子都可以用番薯丸齑捏元宝,捏聚宝盆,有的还捏小狗、小猪,寓有“财源广进、六畜兴旺”的意思(如下图)。


“冬节丸”搓好后,有的家庭还点着长明灯,把丸子、福橘、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以示对灶神的恭敬,祈求更多的福分。
东瀚镇个别村还流传有独特习俗,把捏成的“喜鹊丸”丢到屋顶,用以饲养喜鹊,寓意喜报不断,五福临门。桌上摆放着一个大簸箕,上面摆着许多福橘,中间摆上插在福橘上的“孩儿母”,“孩儿母”头上饰有福禄寿纸花的“三春”,寓意福禄寿齐全;还摆上箸子一副(十双),有的用红纸条扎起,寓意发子传孙,人丁兴旺。有的家庭格外郑重其事,还特意放起鞭炮,然后才搓起丸来。那时,一家子一定得和和美美、高高兴兴的,尽说吉利话,而且人人都动手。至于分列两旁的红烛,有的双双插在福橘上,有的则插在用番薯丸齑做的专用烛台上,更增添了节日喜庆祥和的气氛。有的还捏起虾、蟹甚至胖娃娃,反正你怎么捏高兴、吉利,完全可以尽兴。

冬节夜最长,孩子们爱吃“冬节丸”,家庭主妇们往往在搓完“冬节丸”后,立时将其煮熟,全家人一起分享。
比如捏小狗,就是“狗投富”;捏个龟,就是“龟长寿”;捏个鱼,就是“年年有余”;捏个猪,就是“财神降临”;捏个喜鹊(俗叫“客鸟”),就是“声声报喜”。

冬至前夜,龙高地区叫“冬节晡”或“冬节暝”,家家户户搓丸仔。
而龙高一带冬节搓丸,搓的是番薯丸,与城区又有所区别。

至于捏的元宝之类“冬节丸”,里头没有馅,多数是孩子们用来玩的,图个吉利。


这样,全家人洗好手面,团团圆圆围着大簸箕坐在一起,开始“搓丸”。

福清“冬节晡”“搓丸仔”和冬节早“吃丸”的民俗,由来已久。
包番薯丸,本是难度较高的细活,但因为节日的特殊要求,即使有人包得不是很专业,大家也就不太讲究了。
厅堂上或厨房里红烛通明,灯光如昼。

到了次日早晨,家庭主妇们往往像大年初一早那样,起个大早,把“冬节丸”煮熟了,让全家人早早享用。
当然,家庭主妇们一般会注意及时予以纠正,不至于差得太多。特别是孩子们,搓来搓去没完没了,扁的,长的,方的,圆的,都来。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