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建筑文化 > 山西绛县太阴寺

山西绛县太阴寺


太阴寺位于绛县城东南7公里卫庄镇张上村,始建于北魏,唐永徽元年(650年)扩建、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以及明清时期都曾进行过大修。
可惜的是殿内极为珍贵的金代壁画与三士佛像的头部,在民国十二年被地方乡绅勾结古董商卖给了荷兰帝国。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

太阴寺坐南向北,因原上寺建于太阴山(也称东华山)上,因而得名“太阴寺”。
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前后长达六十五年,历经金、元两个朝代。

原建筑气势磅礴,碑刻林立。
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雕印《赵城金藏》时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是用一整根红杨木精雕而成,中间没有任何衔接的地方,此般历经千年,整块木料雕制大佛在国内独一无二,甚为珍贵。同时绘制了南北大殿内的巨幅壁画。北殿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具有很高建筑历史、艺术价值。

太阴寺是《赵城金藏》的重要雕印地。


现存南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


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藏经。
前檐有“大雄之殿”木匾,为金大安二年(1086年)镌刻,由当时端氏县(今沁水县一带)籍的一位骠骑将军题赠,此牌匾是金代原物。

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殿中是修复后的壁画以及3尊新塑了佛头的佛像。
造形端庄,比例适度,是雕刻精品。


殿中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卧佛。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