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日食为何总是在月初,月食为何总在月中的原因。阴历每个月第一天为朔日,不见月亮,开始阴阳交合了(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中间,即太阳和月亮黄经相等)。
所谓的“辰”,实际上就是指“日月交会之所”。因此,每年太阳和月亮会在某个地方“交会”十二次,每月一次。日月交会时,月亮就看不到了。日月处于交会或对冲状态时,如果和地球恰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就会发生日食和月食。不同的月份,太阳和月亮交会的地方不同,有时交会在寅位,有时交会在丑位,十二个方位轮流交会。
要研究日月运行规律,就要标注头顶上那个“周天”的方位。十二地支标注的十二个方位,也称为十二辰,是空间方位的概念。也就是说每年太阳绕周天一次,月亮绕周天十二次。天体运行规律给我们带来了年、月、日、时等“时间”概念,据此而编制的用来推步天象的方法,就是历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使用“日月星辰”来形容穹苍之上的世界。大概要到初三才会出现新月,初八上弦,十五望(此时日月处于“对冲”位置,地球在两者中间),二十三下弦,最后一天为晦日。周天360度,平分十二等分,分十二个方位,用十二地支标注。而“日月星辰”里面,日月星所代表的含义指的是具体的太阳、月亮和漫天繁星,那么,“辰”代表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太阳相对位移一周天需要十二个月;月亮相对位移一周天需要一个月。有了日月星辰,才能研究掌握天体的运行规律。
日月星是天体,辰是方位。
日月星辰中的“辰”指什么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