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建筑文化 > 安徽亳州道德中宫

安徽亳州道德中宫



山门3间,坐北朝南,门额镶嵌"道德中宫"4个砖刻大字,秀丽端庄。

道德中宫,又名老祖殿、老子庙、老子祠,位于亳州市老祖殿街,为祭祀老子的庙祠。
道德中宫门前问礼巷,是当年孔子到道德中宫向老子请教道德礼仪,恰巧在门前相遇的地方。

大殿东、西各有偏殿3间,东殿敬奉鲁班,门上方悬挂"紫气东来"匾额:西殿敬奉财神,门上方悬挂“返璞归真”匾额。
前廊檐枋、垫板、雀替等木构件,均饰透雕云龙、花卉相间的图案,并饰彩绘。高大围墙,髹以殷红颜色,庄严肃穆。明间门上方悬挂"道法自然"匾额,室内屏风绘太极图。

道德中宫,始建年代不详。

殿内塑有三米多高的老子塑像,墙壁绘有老子史迹的壁画。门外石雕双狮,雄踞左右。整个大殿高大宏伟,殿宇弘深,中塑圣像,道气清严。靖康元年(1126),宋徽宗赵估谒亳州太清宫。现存道德中宫是明万历年间知州马呈鼎重修,有山门、拜殿、大殿、偏殿、耳房等建筑。据史书记载,亳州在东汉延熹八年(165)就有祭祀老子的庙祠。

大殿3间,为尖山式建筑,金柱间五架梁,黄色琉璃瓦屋面。
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赵恒率群臣百官,莅亳州朝谒太清宫,赐亳州城西门名"朝真门",门楼名“奉元楼”;北门名“均喜门”,门楼名“均庆楼”;北门外涡河桥名“灵津渡”,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1991年重新镌刻《道德经》石碑,镶嵌在院内西墙上。
汉桓帝因梦见老子降于殿廷,乃颁旨在亳州建老子祠.并先后两次派人来亳州祭祀老子,还命边韶撰《老子铭》,立碑以记之。与唐宋盛况相比,规模相差甚远。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问礼巷,虽是宽不过五米,长不足百米的小巷,依然像2500多年前一样,等待着圣贤之人,前往道德中宫探求"道德"真谛。

拜殿,原名龙厅,道光十一年(1836)重修时,改名为拜殿,三开间,为硬山两坡顶叠梁式建筑,剪边琉璃瓦屋面。


物换星移,道德中宫也几经改容。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