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信口雌黄”的来历 雌黄和雄黄的关系

“信口雌黄”的来历 雌黄和雄黄的关系



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

信口雌黄,是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妄作评论。


估计后来慢慢和“信口开河”合流,这两个词语意思原本也大致差不多,演变成了今天的成语“信口雌黄”。


魏晋时期,玄学大盛,炼丹、服食五石散等修仙行为在高层清谈人士中盛行。
他喜欢老庄学说,每日闲扯老庄玄理。

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
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

这就是古人版的涂改液啊。
雌黄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

所谓清谈,原是清议、谈辨、雅谈、正论的意思,其来源与先秦以来的谈辨风气及东汉的清议有关。
而雌黄,更多地就成为了颜料,辉煌在千年敦煌壁画之中。晋·孙盛《晋阳秋》:

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雄黄用来入酒,驱蛇虫,让白素贞现了原形。


链接

清谈,亦称“玄言”、“玄谈”、“谈玄”,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
中国大量矿物颜料的发现就得益于炼丹,而雄黄、雌黄的发现,虽然都没让人成仙,却被发现了了其它用途。

不过雌黄的颜色还和当时纸张颜色相似,倒是让文人们发现了其他用途,《梦溪笔谈》: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


所以雌黄又有了修改、涂抹的意思。
魏晋玄谈又称清谈,玄谈或清谈与玄学有密切关系,因为玄谈之主题多为玄学之内容;严格来说,玄谈是由魏正始年间王弼、何晏提出玄学开始的。

王衍是西晋有名的清谈家。
大多数的雌黄和雄黄一起在低温热液矿床和硫质火山喷气孔产生,所以雌黄是雄黄的共生矿物,有“矿物鸳鸯”的说法。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而信口雌黄这个成语最直接的来历大概是王衍的“口中雌黄”。
这个人就厉害了,别人改东西要用雌黄石,而他张口就来,随意更改。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东晋佛学兴起后渐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多手执尘尾,不谈世事,尚论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
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颜氏家训》: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