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贴秋膘”,指的是经过一个长长的夏季,因为天气炎热,胃口差,大家可能掉了不少肉,所以立秋到了,得赶紧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大家都想苗条,谁愿意往自己身上贴膘啊。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古代到了这一天,皇帝要带着朝中大臣向天祭祀,祈求国泰民安。
眼下这样的季节,多吃点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倒是蛮好的。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之后的天气恐怕会把老牛都热死。
早立秋凉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10:31。像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润燥强体,正适合。
每年立夏,大家都要称体重,等到了立秋还要再称一下,看看一个夏天瘦了多少。
民间有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作为“立字辈”的节气,立秋也有不少习俗。啃的、咬的都是西瓜。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天则要“啃秋”,“贴秋膘”。天津人说,立秋这天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秋天咬住;江苏等地认为,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然后就多吃肉,以肉贴膘。
为什么要特意说到具体时间?因为按照民间传统,不同的立秋时间,对未来天气还有预测功能。不过我觉得现在这个习俗肯定流行不了吧。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