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黄花闺女”的由来

“黄花闺女”的由来

这样打扮,人们把它称为“梅花妆”,简称“梅妆”。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上两颊画成各种花纹成为少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

农历正月初七这天下午,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
大家把这种粉料称为“花黄”。这样,“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了。从此以后,寿阳公主便经常摘取几片梅花,粘贴前额,以助美观,那些宫女们见了,个个称羡,并跟着仿效起来。

由于腊梅有季节性,不能经常保持,于是,宫女们便想方设法采集其他黄色花粉,而后做成涂饰粉料代替腊梅,以便长期使用。


同时,“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


在当时,人们都认为不贴花黄,就缺少了女性特征。
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还说明这姑娘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是一位长得非常漂亮的公主。
“梅花妆”不久便流传到了民间,很快受到女孩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富有大户的女孩以及歌伎舞女,更是争相仿效。但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这种贴黄的装饰,别作一番打扮。她躺卧在含章殿檐下,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片片起舞,有几瓣竟吹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留下了斑斑花痕,拂拭不去,寿阳公主反而更加妩媚动人。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