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广州书坊街

广州书坊街

因此,书坊街又称“学院前”或“学院衙前”。

越秀区惠福东路有条书坊街,书坊街最见广州老城区的文化底蕴。
由于此处生员、文人来往众多,所以学院门前大路两旁书坊成行成市,刻印销售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书籍,还有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也招揽文人刻印书籍。据说当时书坊街有牌楼,石匾上刻有“书芳街”三字,后来牌楼毁去,刻有“书芳街”三字的条石仍铺在书坊街南端的地面上,现在不知哪里去了。文人也常到此寻找合用的书籍,或相互作学术交流。书坊街之名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至少在清雍正年间已见于史书记载。

如今的书坊街只是一条小巷,但它正北的马路是教育路,也许“教育”之名亦与书坊街有关,当年的书坊街似是包括如今的教育路的。


附带说一句,清代广州老城区的书坊集中地还有双门底(今北京路)、西湖街(今西湖路)、九曜坊、龙藏街等地。


晚清时书坊街知名的书坊有:守经堂、艺芳斋、合璧斋、翰元楼、广文堂、启文堂、传经堂、萃经堂、翰芳斋、翰文堂、聚德堂、宝经阁、麟书阁、鸿都阁、聚升堂、润经阁、心简斋、聚英堂等。
当时广州书坊主人最著名者是骆浩泉,开设登云阁、翰墨园两家书坊,精目录版本之学。古代书坊的业务,起码包括自行编印书籍出售、承接刻印书籍、代销书籍三类业务,可以说集编辑、出版、发行于一身,功能相当于当世的出版社了。骆浩泉退休后继理业务者是马宾甫,也是饱学之士。

所谓“书坊”,并非全等于当代的“书店”。


清代,书坊街南面是提督学院,即督学的住所,是管理一省教育的最高衙门。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