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九九乘法口诀由来

九九乘法口诀由来

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

现在人们一般把那些有心计、会算计、善谋划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
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
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
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